官方微信

中汽研发布2023年中国汽车十大洞见

中汽研发布2023年中国汽车十大洞见
2023-02-02 198


刚刚过去的2022年,汽车产业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展望2023年,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将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迎接新变化,践行新要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稳定经济运行、带动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发挥更重要、更积极的作用。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作为行业智库,经过分析、遴选,总结提出了2023中国汽车产业十大洞见。欢迎交流讨论。

洞见之一:经济与政策“前景可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尽管仍将面临诸多内外部风险,但有充足理由相信,中国宏观经济恢复稳定增长的预期更强。2023年,中国有望在支持汽车产业的低碳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国际化等方面再出台近30项相关政策。绿色低碳、智能网联等前沿领域的政策措施,有望实现从“战略谋划”转入“开局起步”。

洞见之二:汽车产业“稳中有变”

近年来,汽车产业自身降速调整与新一轮科技革命持续影响,又叠加疫情冲击、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等问题,汽车产业稳定运行与发展持续承压,有关部门也采取了诸多应对措施。2023年,预计汽车产业将在自身发展规律、政策引导调控、内外部形势环境的综合作用下,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深化结构调整。产业发展重心全面转向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新技术、新产品开始向一些细分产品类别集中。行业企业继续两极分化,头部企业优势地位进一步稳固,尾部企业加快退出。民族品牌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结合本土优势,有望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洞见之三:汽车市场“喜乐不均”

2023年经济运行预计总体回升,疫情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极大提振了全国、各行业向好发展的信心。但居民储蓄意愿提升、内需消费动能不足、基建投资拉动趋弱等仍不利于整体汽车市场增长。2023年整体汽车市场预计有望保持平稳,但细分市场“危机并存”,传统燃油车预计仍将呈现负增长,商用车市场预计仍维持低位。部分细分领域有望成为整体市场增长的拉动力,新能源汽车有望实现900万辆规模,但增速放缓;消费升级背景下,豪华车市场有望回暖。

洞见之四:汽车技术“百家争鸣”

当前汽车产业已基本实现了整车模块化、集成化、轻量化、数字化、网联化、高电压和高安全性等方面的进步。2023年,新技术、新模式仍将不断涌现,中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加速落地、半固态电池将小规模装车应用、钠离子电池将实现量产、电池底盘一体化车型数量迅速增加、大功率充电放量普及、国产芯片加速上车替代应用、车路协同初步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等。外资企业为更好应对市场需求、技术路线,将强化本土研发能力,传统汽车时代海外研发、国内制造的模式将逐步改变。未来汽车将被赋予更多元化的内涵,各个企业均将加速新技术产业化应用推广,新平台产品加速涌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洞见之五:汽车减碳“时不我待”

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共识,碳管理政策也从“定思路”转向“见真章”。随着中国“1+N”政策体系逐渐完善,汽车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框架已基本成型,更加细化、落地的汽车减碳政策有望陆续出台。汽车产业已开启低碳化竞速赛,先行者在清洁能源替代、车网融合互动、绿色供应链构建、碳资产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已落子布局,产业低碳探索与实践多点开花。2023年将是企业抢占低碳赛道的关键一年,企业低碳探索与实践能否“脱虚向实”,有效抢占稀缺绿色资源,占据有利位置,将成为锻造企业低碳竞争新优势和发展可持续力的关键。

洞见之六: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多轨并驰”

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启动以来,示范城市群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不仅为后续更大规模示范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更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增添了信心。展望2023年,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氢能作为能源管理的制度体系将持续完善。在国家政策引领和地方政府推动下,产业将在场景拓展、技术创新、能源供给等领域“全面发力”。具体来看,应用场景将实现更多元化发展,并在部分场景率先形成经济、可行的商业化模式;关键技术将加速产业化应用;氢能经济性、加氢便利性将进一步优化提升,推动建立清洁低碳、经济稳定的氢能供给体系。

洞见之七:新能源汽车行业“全面洗牌”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市场边界愈发模糊。展望2023年,在补贴退出、消费预期下滑、供应链风险及成本压力扩大的背景下,除头部企业有望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面对资金不足、销售乏力、停工停产等突出问题。2023年初,大量车企陆续涨价,但少数企业宣布降价,企业经营策略出现明显分化。在传统车企与新势力车企继续角力的同时,诞生于传统车企又深度融合智能互联基因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正悄然崛起,竞争更加激烈、复杂,行业加快优胜劣汰。

洞见之八:智能网联汽车“厚积薄发”

经过长期技术研发和大范围测试示范,2023年3~4级自动驾驶功能汽车产品有望迎来量产元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预计于2023年内正式开启,一批基础设施良好、运行经验丰富的“联合体”将开启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行。与此同时,中央计算电子电气架构等核心技术或将实现重大突破,纯固态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等零部件量产进程进一步加速,这些关键技术及产品都在加快上车应用。而技术更成熟的驾驶辅助功能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将持续上升,根据中汽中心预测,2023年具有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车型占新上市车型数量的比例将超过70%。

洞见之九:汽车出口“量质并举”

伴随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汽车出口规模和质量效益有望持续提升。但受全球经贸增长动能不足、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2023年汽车出口增速预计将大幅放缓。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进入“淘汰赛”,主要中国品牌车企加快实施出口及国际化战略,2023年将持续加大海外重点市场布局,汽车出口将呈现“量”的增长和“质”的突破。预计2023年,整车出口将维持在350万辆左右。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出口产品竞争优势持续扩大,主要车企加快开发并导入更多电动车型,海外销售价格和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有望突破80万辆,八成将为对发达国家出口。

洞见之十:产业链供应链“重担在肩”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2023年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保供压力略有缓解,但部分关键领域仍将继续承压、且挑战加剧,或将进一步挤压车企的利润空间。一看汽车芯片,2023年的汽车芯片短缺有望实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汽车芯片供需匹配错位仍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短缺仍将持续。二看动力电池,由于部分原材料及关键设备仍受制约,产业链各环节均面临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挑战和结构性产能过剩风险。三看外部制约,国际环境仍然动荡不安,少数国家奉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中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依然面临压力和挑战。


  • 文章标题:中汽研发布2023年中国汽车十大洞见
  • 版权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在线
客服

在线QQ客服服务时间:9:00-19:00

选择下列客服马上在线沟通:

客服
热线

13120672097
13912486111
7*24小时服务热线

客服
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