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汽车内饰件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汽车内饰件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2022-10-14 252

摘要:本文介绍了汽车内饰件的产品概况,依据已有的标准研究制定了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项目。就本次风险监测的产品,分析了目前汽车内饰件产品存在的有害物质及气味特性方面的质量风险,为汽车内饰件生产、标准完善等方面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汽车内饰件;甲醛散发量;风险分析


近年来,我国私家车市场发展迅速,然而车内空气质量(异味)也成为投诉集中的问题之一。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内饰产品是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主要来源。由于车内的空间狭小,密闭性强,且可能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较高的温度更有利于有机物的释出,因此,在车内环境下,VOC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性尤其大[1-2]。本文对36件汽车内饰件生产企业生产的内饰件进行了风险监测,就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项目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1、产品概况

汽车内饰件主要指汽车内饰零件所用的单一材料或层积复合材料,如座垫、座椅靠背、座椅套、安全带、头枕、扶手、活动式折叠车顶、所有装饰性衬板(包括门内护板、侧围护板、后围护板、车顶棚)、仪表板、杂物箱、室内货架板或后窗台板、窗帘、地板覆盖层、遮阳板、轮罩覆盖物、发动机罩覆盖物和其他任何室内有机材料,包括撞车时吸收碰撞能量的填料、缓冲装置等材料[3]。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汽车内饰产件供应商对内饰件更加突出个性化效果、视觉冲击,出现了各种颜色的喷漆装饰、仿木装饰、电镀装饰等,随之而来的是车内空气污染问题逐步加剧。喷漆件中的苯类溶剂,染料中的可分解芳香胺,真皮等材料中的甲醛等,这些有毒有害的挥发物质成为驾乘者的“健康杀手”。再加上由于车内的空间狭小,密闭性强,且可能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较高的温度更有利于有机物的释出,因此,在车内环境下,内饰件中释放度有害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性尤其大[4-5]


2、产品质量风险监测


2.1 监测项目和依据


汽车内饰件产品种类繁多,本次风险监测涉及的产品有门板、地毯、顶棚、座椅(座垫/椅背)、仪表盘等36件,而我国现有的标准尚不完善。根据其相同的使用情形,本次风险监测项目及检测标准依据见表1,参考判定标准为QC/T1016-2015《乘用车门内饰板总成》[6]与GB/T30512-2014《汽车禁用物质要求》[7]


2.2主要风险问题


2.2.1甲醛散发量

甲醛浓度超标时可引起头晕、乏力、免疫力降低、中毒性病变,对人体的危害是巨大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分类为人类致癌物质[8]。本次风险监测,36批次汽车内饰件产品中5批次未检出,31批次检出甲醛散发量的范围为0.01~38μg/g,符合率为97.2%。汽车内饰件甲醛主要来自于座椅的PU泡沫、布料、皮革和真皮,地毯、顶棚、纤维毡和安全带也有甲醛释放,而仪表板等塑料类的内饰件甲醛散发量小。


2.2.2总有机物挥发量

汽车内总有机物挥发量长期高浓度会损伤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TVOC中还包含了很多致癌物质(尤其是苯及苯系物);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NAS/NRC)等机构一直强调TVOC是一类重要的空气污染物[9]。36批次汽车内饰件产品,总有机物挥发量检出范围为1~242μgC/g,符合率为66.7%。汽车内饰件释放出的有机挥发物主要包括苯乙烯、烷烃、醚、胺、吡啶等物质,其具体分类及组成见表2。从检测结果得出:皮革、塑料等材质的内饰件总有机物挥发量较高;而地毯、顶棚等汽车内饰件总有机物挥发量较低。


2.2.3气味特性

汽车车内饰件,如仪表板等塑料制品、安全带等布制品、密封条等橡胶、脚垫等含粘胶剂的复合制品除散发的甲醛、总有机挥发物等有害物质外外,其散发的气味可能成为车内空气污染的来源[10]。车内“异味”短期接触会影响人的舒适感和乘车心情,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空气不利于人身体健康,存在质量安全风险。本次风险监测,在三种不同试验条件下进行气味特性检测,仪表盘、门板等材质的内饰件气味等级相比其它材质的等级高,主要因为仪表盘、门板为塑料材质,高温时会有挥发物质产生。


2.2.4禁用物质

汽车内饰件材料为达到阻燃或其它的工艺效果,要求添加一定的阻燃剂及其他助剂,包括禁用物质铅、汞、镉及其化合物,六价铬(Cr6+)、PBB(多溴联苯)、PBDE(多溴联苯醚)等。这些物质长期接触不仅会对人体引起中毒,扰乱内分泌。在汽车报废时,例如铅,铬,汞,镉等重金属对土壤环境等的危害极大,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以及有害气体影响人类健康[11]


3、结语


汽车内饰件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保质量的好坏对车内空气质量(异味)有很大的影响,现阶段国内针对汽车内饰件的标准,主要是各大汽车主机生产厂制订的企业标准,汽车内饰件为合同订制生产。基于近年来多起汽车空气质量投诉事件,应尽快出台涉及汽车内饰件甲醛散发量、总有机物挥发量和气味特性等项目的相关国家标准,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开发汽车环保材料,从根本上降低汽车内VOCs污染源,切实保证汽车内空气质量,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环保和舒适的车内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超,戚继先.汽车内饰件VOC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9,46(22)

[2]陈林.汽车内饰材料VOC检测方法的研究与评价[D].苏州:苏州大学,2015

[3]肖青青.汽车内饰材料的VOCs测试方法与标准探讨[J].四川化工,2020,2(23)

[4]贾洪.降低汽车内饰件用聚氨酯材料VOC的措施[J].黑龙江科学,2020,11(6)

[5]任晓康,彭宏,滕永泉等.汽车内饰件VOC散发规律及控制[J].汽车工艺与材料,2020,2(23)

[6]QC/T1016-2015《乘用车门内饰板总成》[S].

[7]GB/T30512-2014《汽车禁用物质要求》[S].

[8]张慧娜,张银迪,屈婧祎,吴亚琼.浅谈室内装修后甲醛气体的危害及去除方法[J].同行,2016(10):67

[9]庞会霞,王莉,娄金分等.国内汽车内饰材料VOC检测技术研究现状[J].广州化工,2020,9,48(17)

[10]林嗣煜,孙行,朱燕萍等.汽车内饰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规律研究[J].塑料工业,2020,11,48(11)

[11]王道俊,汪龙余.汽车内饰件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4(10)


免责声明

本篇容来源于期刊--中国检验检,作者--张艳艳、王萍、赵岩、贾红丽、杨晓、蕾李钊(青岛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 更多相关内容可关注本网站和公众号AutoNewTech


  • 文章标题:汽车内饰件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 版权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在线
客服

在线QQ客服服务时间:9:00-19:00

选择下列客服马上在线沟通:

客服
热线

13120672097
13912486111
7*24小时服务热线

客服
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