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仪表板中控造型布局的研究

仪表板中控造型布局的研究
2022-09-15 155

摘要:本文主要对于乘用车中仪表板中控造型布局进行研究,主要介绍中控造型布局的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布局的种类以及优劣势等方面进行阐述。内容包括屏幕的布置及与出风口的布局关系、副仪表板杯托与换挡的布局等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实际车型的开发经验进行拓展,为广大汽车设计师和工程师们提供一种参考思路。


关键词:仪表板;副仪表板;中控造型;中控屏幕;出风口;杯托


乘用车仪表板中控区域是车辆中很重要的一个设计区域,它是人坐在车上的一个视觉关注的中心区域,因此各个主机厂的设计师都会在这一部分投入很大的精力。由于该区域需要布置的东西很多,比如空调出风口、电器的开关(包含空调调节、娱乐调节等)、娱乐系统(包含收音机、CD碟口等)、储物空间(包含储物盒、水杯托等)、操作系统(换挡机构、手刹机构等)、扶手总成等。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采用更加合理的布局,来获得外观造型、储物空间、操作性、可视性、舒适性等各方面的一个均衡,成了考验设计师和工程师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接下来将会结合具体的实例,讨论各种布局的优缺点是什么,而在布局方面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尤其是工程相关的约束。


1、影响仪表板中控布局的因素


1.1出风口与中控屏幕的相对布置关系


1.1.1出风口布置的工程约束


中央出风口的布置位置非常重要,除了要给前排驾驶员和副驾驶员使用,还要兼顾整个舱内气流场的分布和流通。布置位置不好将直接影响驾驶舱内的热舒适性,引起抱怨。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具体的布置要求。


1)中央出风口布置位置首先要在人手能够触及[1]的区域范围内,便于调节,一般在一指与三指触及之间(通过电机控制的电子出风口除外,它可以通过中控屏幕来控制出风口的角度和模式等);

2)高度位置一般要求设计状态需要吹到人的喉点,上极限位置要覆盖人的头部,下极限位置要覆盖人的腹部。上下吹风的角度α1和α2一般在45°,出风口到H点的高度Z1一般在240~380mm区间内,如图1所示;



3)出风口左右极限位置要求可以吹到乘员的肩膀区域,调节角度α3和α4一般在30°,如图2所示。



如果出风口位置过高或过低会带来以下影响:

i)过高容易出风口气流容易扫到前风挡玻璃,引起起雾现象,影响驾驶安全;

ii)位置过低无法覆盖乘员的头部,造型前排人员无法短时间内达到想要的温度;即使能覆盖人员头部,吹风路径会被方向盘和驾驶员手臂遮挡,风量小的同时,会造成手臂温度过低,引起舒适性方面的抱怨;

iii)气流无法覆盖到更远的地方,不利于驾驶舱内气流的循环。


为了更好的评估出风口高度对前排乘员头部舒适性的影响,下面对奥德赛、比亚迪宋、腾势X三款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车型进行了温度场的相关性能试验。三款车型奥德赛中央出风口位置最高,比亚迪宋的中央出风口位置比腾势X略高,但都属于位置偏低型。


试验目的:通过热舒适性假人和车内温度网格进行温度场分布测试(驾驶员侧);

试验条件:外部温度40℃,日照强度1000W/m2,温度设置为最低,空调设置为内循环吹面模式;

试验结果:从图3的试验结果对比可以看出,挡位来到最大挡时,头部温度基本都满足要求,但是作为常用的低中挡位,比如3挡、4挡时,奥德赛的主驾头部温度明显比比亚迪宋和腾势X的温度要低(颜色越偏暖温度越高,越偏冷温度越低)。



从试验中也可以看出,中央出风口位置的高低对前排人员头部的舒适性有直接影响。在前期设计时要求出风口气流能覆盖前排人员的头部,如果将中央出风口调整到吹向驾驶员头部,位置过低的出风口将会有大部分气流直接吹到人的手臂上,驾驶员会出现头部热,手臂凉的不舒适情况。


从图4中可以看到方向盘和手臂对气流有明显的阻挡,且手部温度明显偏低,但头部气流覆盖较少;图5将出风口高度加高后,气流不受手臂和方向盘的影响,乘员面部风速明显提高。



如何量化这个高度呢?从图1中的出风口布置要求中可以看到,中央出风口的高度要求值Z1是一个区间范围,我们又可以通过舒适性评价得分将这个范围初略细分为三个区间。如图6所示,以假人头部到H点的高度a值作为一个评估基准,位于方向盘中心点和2/3a区间范围内的布置得分评级为良,2/3a高度以上评级为优,方向盘中心点以下评级为较差。通过这个区间的划分,能帮助我们在设计前期快速约束中央出风口的大概布置位置。但随着内饰大屏的应用,以及出风口从功能件向功能及装饰件结合的发展,图6中的判断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更加准确的是在造型主题批准之前就进行多轮的CFD仿真分析,为造型设计提供优化的依据。



1.1.2中控屏幕布置的工程约束


随着触控屏技术的发展,汽车内饰中控屏幕的发展也紧随其步伐,屏幕越来越大,娱乐及操作功能越来越集成化,提升了整个内饰的科技感。


目前市场上电动车新车型中,常见的中控屏幕布置有横置和纵置两种,而由于定制屏幕的大小,涉及到的模具费及开发费用比较昂贵,因此主机厂一般选用屏幕供应商现有规格。为了凸显科技感,我们希望中控屏幕的屏占比越大越好,及屏幕的黑边越小越好,类似我们常用的电子产品。但由于车规级要求比较严苛,无法实现超窄边框,目前行业内的车规级的屏幕窄边宽度为7mm左右,宽边约15mm左右。关于横置和纵置屏幕的布置优缺点,在后面的章节会进行详细描述。


大屏化给整个内饰带来科技化的同时,占用的空间越来越大,对布置约束也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屏幕布置的主要约束有:

1)人机的操作舒适性。比如屏幕超出一指触及范围的区域越小越好;如图7所示,图中的一指触及盲区和方向盘遮挡区域应该尽可能的小;对于横向布置的屏幕,建议触及盲区的长度不超过长边的1/3,且在屏幕UI界面设计时,尽量不要在这个区域设计功能区;



2)可视性。屏幕中心与眼椭圆[2]中心连线尽量与屏幕垂直;

3)安全性。屏幕的高度不能太高,应该避开下视野约束;同时又不不能太低,驾驶员观看屏幕的过程中,视线偏移角过大,会影响驾驶安全性;同时屏幕位置越低,从可视性的角度就要求越倾斜,反光和炫目也会更加严重;

4)对PAB展开的影响。PAB的布置要求为:如图8所示,PAB中心点到前风挡的Z向距离h一般控制在170~250mm之间,PAB底面到横梁的距离大于25mm,PAB到仪表板上表面在X向的落差c小于20mm,PAB到仪表板上表面在Y向的落差小于10mm,PAB中心线与前风挡的夹角α一般情况下需要小于45°,主要是因为高度不够的情况下,角度过大,气袋展开时对风挡玻璃的冲击过大,容易将玻璃击碎。但如果当PAB到仪表板的距离足够大的时候,此角度可以适当增大。例如:某主机厂一款MPV车型,PAB到前风挡距离垂直距离h为252mm,角度α做到了61°。



气囊框与仪表板的固定形式有正面卡接和背面焊接两种形式。对于正面卡接式气囊框,常用于搪塑或者阴模成型的仪表板,PAB气囊门在展开时旋转的过程中和前风挡距离大于40mm;对于背面焊接式气囊框,常用于硬质注塑或者软质包覆的仪表板,由于气囊框铰链处的差异,需要额外考虑气囊框的铰链处的展开距离约为20mm。所以一般用来布置PAB的仪表板X向空间需要240~260mm以上。


对于独立悬浮的中控屏幕布置过高,PAB展开的过程中气袋会被中控屏幕顶偏,导致无法覆盖副驾侧乘员,影响安全性。如图9所示,一般要求如下:PAB中心到屏幕最右侧边缘的Y向距离L小于200mm时,屏幕凸出PAB展开点的高度Z不得高于50mm;当L大于220mm时,因为距离PAB空间足够大,不影响气袋的展开,因此对屏幕的凸出高度可以不做要求;当Y向距离L在这两者之间时,屏幕凸出高度又大于50mm,就需要做详细的仿真分析,同时优化调整气袋的折叠形式,看是否可以满足安全的相关性能要求。



某车型屏幕布置边缘距离PAB中心L为205mm,高度Z为84mm,按经验是存在布置风险。如图10所示,在仿真过程中发现气袋有明显被顶偏的现象,但最终气袋也完全覆盖了人头部,没有明显滑落。由于仿真分析无法完全模拟气袋真实展开过程,需要实车做摸底试验,如图11所示,实际的碰撞试验过程中,人接触气袋时也是有偏转的现象,但仍然处于有效保护的范围内,试验合格。



1.1.3相对布置关系的优缺点探讨


目前主要有三种相对布置关系:

a)中控屏幕在上,中央出风口在下,如图12所示;

b)中央出风口在上,中控屏幕在下,如图13所示;

c)中央出风口在中控屏幕两侧(或者单侧),如图14所示。




由于车用中控屏幕的尺寸越来越大,在兼顾空调出风口性能的同时,有时候就需要打破常规的组合形式,寻找新的突破。例如将中央出风口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来布置,以实现不同的造型设计需求,如图15和图16;由于造型风格和中控布置约束,中央出风口位置偏低的,可以在IP顶部增加补偿出风口,如图17所示,用来弥补因中央出风口位置低导致前排乘员头部气体流动差,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设定温度的问题,提高舒适性,如图18的仿真结果所示。对于某些车型,甚至放弃传统的机械出风口,采用电机驱动的电子出风口,如图19所示,来消除因人机的触及性约束对布置位置的影响,从而给设计师带来更多的设计自由。当然,因需要增加电机,成本也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的因素。



1.2杯托与换挡机构的相对布置关系


1.2.1杯托布置的工程约束


杯托的布置约束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杯托底部的直径D。一般要求Dmin≥65mm,但考虑市场上较大尺寸的饮料瓶和保温杯等,空间允许的情况下,推荐D≥75mm;

②杯托底部到表面的深度H。考虑到放置的稳定性,对于敞口的杯托要求Hmin≥70mm;对于翻盖或者滑盖的杯托,需要减去盖子的厚度,一般要求H≥85mm。同时为避免水杯来回晃动,与杯壁磕碰产生异响,需要增加加持机构。


1.2.2换挡机构布置的工程约束


对于传统的球头式换挡机构,例如手动挡或自动挡,包括现在的电子换挡等车型,主要的布置约束就是人机操作的方便性。如图20所示,以人体的SgRP点为基准点,分别对换挡球头的位置进行了约束,一般推荐值:A-180mm(会根据车型的不同,人体坐姿的高度不同进行微调);B-200mm;C-270mm;D-80mm。在满足以上布置条件后,换挡球头最终的位置建议在模型上做最后的评价确认。



后来出现的旋钮式换挡,按键式换挡,因为使用模式的改变,对高度布局没有太多的要求,主要是随着面板及扶手的高度,但是前后方向的位置还是要满足触及的要求,同时综合考虑中控其他零部件的布置。


1.2.3相对布置关系的优缺点探讨


传统的球头式换挡机构与杯托的布置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a)杯托在前,换挡机构在后,如图21所示;

b)换挡机构在前,杯托在后,如图22所示;

c)换挡机构在左,杯托在右,如图23所示。


对于方案a不推荐,中控屏幕、按键及出风口等部件使用频次较高,且放置水杯时对驾驶员的操作带来困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方案b,可以通过降低杯托位置,使放置水杯时也不超过扶手的高度,如图24示例中,将杯托与扶手箱集成,尽量降低杯托的位置,使其放置水杯时也能正常使用中控扶手;对于方案c,如图25中所示,控制球头到杯托盖的尺寸a和杯托盖打开时的凸起高度b,就能在放置水杯同时,也不对换挡操作产生影响。建议a≥30mm,10mm≤b≤15mm。



对于方案c,如图25中所示,控制球头到杯托盖的尺寸a和杯托盖打开时的凸起高度b,就能在放置水杯同时,也不对换挡操作产生影响。建议a≥30mm,10mm≤b≤15mm。距离来适应小体量人群的手肘支撑性,这样L1也可以适当放宽,只需要滑动后的距离能满足下图所示即可。




1.3中央扶手、面板的布置


1.3.1中央扶手布置的约束


中央扶手的工程约束主要是人机舒适性方面的,考虑到前排乘员身高尺寸[3-4]及使用的舒适性,从高度和长度方面做了一个约束,如图26。对于常规式的扶手一般推荐值如下:h—160mm,△—20mm,L1—115mm,L2—175mm。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①采用棘轮式铰链的扶手,可以在多角度位置悬停来适应不同体量人群的手肘支撑性,这样设计位置的扶手高度就不用严格参考h的值;②扶手前后翻转开启,且可以前后滑动的,可以通过往前滑动一段距离来适应小体量人群的手肘支撑性,这样L1也可以适当放宽,只需要滑动后的距离能满足下图所示即可。



1.3.2面板的布置


随着换挡形式的发展,从最初的手动挡、自动挡、线控换挡等机械式换挡,到旋钮式换挡、按键式换挡、怀挡等电子式换挡,对中控面板的约束越来越小,面板的设计自由度也越来越大,两者之间有很紧密的联系。如最初的手动挡和自动挡车型,中控面板都是低矮型,与中控扶手有较大落差,如图27所示。主要原因是因为换挡操作的行程较大,如果将面板布置太高,换挡开口会过大,而杯托也无法实现和换挡的并排左右布置。而电子式换挡,摒弃了传统的机械式传动机构,占用的空间更小,对于整个中控面板的布置而言,自由度更大,中控面板能做到基本与中央扶手齐平,整体设计感更强,同时能够有效利用中控面板下部区域进行储物,如图28所示。



2、结束语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正在迎来百年来的大机遇,新能源车的大力发展、5G技术的应用、万物互联的智能驾驶时代将为汽车发展带来颠覆性的技术革命。汽车正在经历由一个传统的机械代步工具向可定制化、智能化、情感化陪伴的“家”的方向进化。操控形式也由以前的单一机械命令式输入变成了语音交互、手势识别、自主学习等为主的输入形式。映射到汽车设计那就是大屏化、操作简洁化、使用场景化。更加普及的智能语音交互,更加智能的电子出风口以及更加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将会使整个中控区域越来越简洁。放眼望去,车内除了一个集成操作及娱乐的中控屏,其余部分就是储物及纯粹的装饰了。


参考文献

[1] SAE. Driver Hand Control Reach: SAE J 287-2007[S].Warrendale: SAE, 2007.

[2] SAE. Motor Vehicle Drivers’ Eye Locations: SAE J 941-2002[S].Warrendale: SAE, 2002.

[3] 国家技术监督局. 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 GB 10000—88[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88.

[4] SAE. Human Physical Dimensions: SAE J 833 -2003 [S].Warrendale: SAE, 2003.



免责声明

本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吴进军,李兆雷,冯鸿飞(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 更多相关内容可关注本网站和公众号AutoNewTech



  • 文章标题:仪表板中控造型布局的研究
  • 版权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在线
客服

在线QQ客服服务时间:9:00-19:00

选择下列客服马上在线沟通:

客服
热线

13120672097
13912486111
7*24小时服务热线

客服
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顶部